为什么做得越多,越挣不到钱?
-我们都听过一句话:
“你不努力,怎么能成功?”
但现实往往是:
有些人真的很努力,每天拼命干、到处跑、接项目、熬夜写方案,甚至全年无休。
但挣的钱,远远不如他身边那个“看起来很轻松”的人。
为什么会这样?
我用很多年创业、接触客户、做产品的经历,逐渐看清了一个残酷的事实:做得多,不等于做得对。忙碌,不等于创造价值。
这篇文章,讲讲我观察到的几个“越忙越穷”的真实陷阱,也讲讲该怎么跳出来。
你把时间花在了“低杠杆”的事情上
多人以为:时间花得多,就应该回报多。
但商业世界不是按时间来分配收益的,它看的是:
你能撬动多少资源,影响多少人,创造多大价值。
比如:
你每天写10篇文章,没人看;
你接10个客户,一个都不愿意买;
你见100个人,对方只当你是“工具人”。
这些事再多、再努力,也不会带来结果。
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:
每天处理各种杂事、开会、写报告、做PPT,感觉特别充实,但一年下来一算账,忙了365天,银行账户没怎么变。
后来我学会一个词:“杠杆”
每件事都要问自己一句话:
“这件事,是否能撬动比我自己更多的资源?”
如果不能,那就是“低杠杆任务”,再努力也白搭。
你一直在“干活”,却没有建立自己的“系统”
打工和做生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
一个是靠出力,一个是靠系统。
比如:
你写方案→客户用完不给你钱;
你谈项目→每次都从头再谈一遍;
你帮人干事→人家下次还找别人;
这说明你在“靠自己硬拼”。
但真正能挣到钱的人,做的是:
把方案做成“模板+流程”——快速复制,标准交付;
把客户变成“私域+会员”——持续复购,信任沉淀;
把内容做成“管道+变现”——让平台替你分发,广告替你赚钱。
也就是说:
他们建立了一个赚钱系统,自己只要推动系统运转,就能赚钱。
你不建立系统,就永远靠人力堆,而人力是最脆弱的。
你被“勤奋焦虑”PUA了,却忽略了选择的力量
很多人从小被教育:“你要努力,要比别人多付出”。
这没有错,但现实里,那些方向错了的努力,努力越多,死得越快。
就像我有个朋友,特别努力做内容,一天拍三条短视频,每天发,发了3个月,几乎没人看。
后来我们聊了一次,我帮他改了三个点:
明确受众(只拍给大学生)
标题要刺痛人性(“月入3000和月入3万的思维差距”)
加强互动设计(每条结尾都加引导评论话术)
结果,第4个月开始,他就有两条爆了,涨粉3万多,开始接广告了。
他并没有“更努力”,只是换了方向和策略。
别被“努力”绑架。真正的高手,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复利地努力。
你越忙,就越没有时间思考
最讽刺的事情是:
你越想改变现状,就越拼命干活;
但你越干活,就越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怎么改变现状。
我曾经和一个做传统电商的朋友聊,他天天发货、盯客服、看广告数据,全年无休。
但他从来没花时间去分析:
客户为什么买你产品?
你是不是应该涨价?
是否该考虑品牌、代理体系?
所以他始终是个“辛苦的执行者”,不是一个“掌控局势的经营者”。
赚钱这件事,永远是“思考力”大于“执行力”。
你得先知道“怎么做”,再“去做”。